分享到:
央行发布核心数据,透露了什么信息?
【字体:   

9月12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我们8月份的货币信贷数据,数据概况如下:

关键数据一:M2增速回落,M1增速创三年最低点

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8.87万亿元,同比增长8.2%,增速同比下滑0.4%;

狭义货币M1余额53.83万亿元,同比增长3.9%,M1数据增速同比下滑10.1个百分比;

关键数据二:社会融资数据超预期

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00亿人民币,预期为13000亿元,较7月增长近50%;

关键数据三:住户部门贷款增长强劲

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1.88万亿元,新增贷款1.28万亿,同比增长13.2%,增速与以往持平。

其中,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12亿元,短期贷款增加2598亿,中长期贷款增加4415亿元。环比上涨9.52%。

不论是M1和M2的数据,还是社会融资贷款数据及细分贷款领域,还是银行整体的利率走向,或是关系到个人的居民杠杆。

它们分别代表社会总的货币存量,货币的使用成本,货币的流向,各部门杠杆的增减,每一个数据的涨跌都牵一发而动全身,对经济的全盘理解至关重要。

只要数据属实,那么这些阿拉伯数字无疑就是窥透经济最精确的突破口。在其背后究竟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号呢?

一:企业和居民资金的流动性日趋收缩,经济的活跃性有所下降。

M1数据代表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存放在银行的现金之和,基本可以代表一个时期社会的流动资金总量。

交易活跃自然市场上流通的现金会多,一潭死水自己留存的现金就少,代表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活跃性。

M1增速创3年来最低且和M2增速剪刀差的再度扩大,说明企业和居民手上的存量现金日趋变少,反应经济的活性有所下滑。

二:货币总闸门并没有宽松,也没有宽松的趋势。

我们6月份M2增速创历史新低8%,7月份的M2增速为8.5%,8月份M2增速为8.3%,这个数据貌似很低。

毕竟自从改革开放开始,我们已经习惯了常年两位数的M2增长,即使是首次跌破10%也是去年5月份才经历的事情。

但正如我去年6月份预测的,M2增速跌破10%远远没有到底一样,8%其实也是非常高的数据。

我们的M2≈基础货币×货币乘数,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,M2的增速应该趋同于基础货币增速。

从数据可以看出,而我们上半年央妈的5月到7月的基础货币增速(8月数据还未出)分别为5.3%,4.8%,4.2%;

我们从今年5月份到7月份的M2增速分别为8.90%、8.40%、8.50%。

这也就是说,我们央行发出的基础货币增速平均为4.76%,算上货币乘数,结果我们的M2增速却有8.6%。

这里有两个可能,一种就是货币乘数大幅上升,也就是央妈每派出1块钱结果衍生出了更多的货币。

一种可能,就是M2增速数据虚高,因为基础货币的数据统计口径比较单一,不容易出错,则可能M2的增速其实已经远远低于8%。

其次,M2暂时没有宽松的可能,基础货币的增加不是拍拍脑袋随便发的,正常要与GDP的增速保持同步,否者就会出现滞涨的情况。

所以期待央行再放水的炒家可以洗洗睡了,央妈放水毫无可能。

三:总的信贷增加,但风险偏好却明显降低。

这次数据最意外的地方就是社融数据暴涨了50%,究竟是什么神秘推手呢?

事出反常必有妖,一方面,从上个月起,人民银行将“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”和“贷款核销”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。

但数据显示,这两类总共也才增加了800亿,我们继续往下看:

原来我们的银行票据融资多增2000亿,而企业债券多增1100亿,其中银行表内贷款中个人贷款多增600多亿,加起来刚好近缺口的4785亿。

从银行贷款来说,不论是新增的票据融资还是个人信贷,都是银行风险系数比较安全的贷款品种。

从这点可以看出,在监管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之下,银行已经越来越趋于保守,贷款的风险偏好在下降。

其次企业的债券发行大幅提升,主要受金融监管节奏的放缓,资金面持续宽松,借贷成本下滑,市场恢复了对债券市场的信心。

而居民部门贷款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短期贷款,以楼市为代表的中长期贷款并没有大幅增长,短期贷款的增加进一步佐证了居民资金流动性收缩的事实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阅读
Baidu
map